【绝活专访】创业公司公关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做公关的,政治第一,时间第二,新闻第三,这个顺序要时刻记住。”一位创业公司公关老司机说。

这是她在10年职业生涯里得出的独门秘籍。

我们聊起小蓝单车的宣传事故,那件事很可能是压死这家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讲政治:对于创业公司的PR来说,无论你的公司是做什么产品,to C 还是to B,最重要的就是踩对政策的点。但这件事,需要创始人本身有政治觉悟。再忙也要读读19大报告,定期看央行的喊话,每个月翻翻你行业的主管部门颁布的文件。

讲时效:无效的曝光是最差的曝光,以“窗口期”为核心。窗口期是指公司的产品迭代期,融资发布期、行业变化期、政策出台期,这些时间点都是公司刷存在感的最佳时期。避免孤芳自赏。

讲新闻:当以上两点都满足时,公司输出的信息有可能就成为行业媒体关注的新闻。但要注意,不要做明星梦,一夜成名的后果经常是从悬崖跌落。

舆论对某一家公司出现负面评价时,大多数情况下,PR都是在替老板背锅。

很多公司都对PR工作有误解,认为PR就是写写软文,发发稿,歌颂一下老板的光辉形象。

然而,PR们,此时此刻,你们有没有在心里翻老板的白眼?

不肯花钱,让PR刷脸;

不懂媒体的套路,瞎说;

觉得自己干的都是颠覆宇宙的事;

然后捅了篓子让PR去删稿。。。。

删毛啊,删稿还是上个世纪的操作好吗?

在PR这件事上,需要被教育的老板太多了。

比如昆仑万维,因为老板一篇没有政治觉悟的投资笔记,直接影响了股价。

创业公司公关的边界,就是老板格局的边界。

前几天,我听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语重心长的说,公司在200人以前,不要设置PR部门,要集中火力攻产品。

这种观点代表了很多创业公司老板的想法。

他们希望,那些花了钱还不能马上看见效果的事就不要来找我了。然后,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和产品好牛逼啊,必须让群众们马上、立刻、纷纷知道。于是,那就花重金招个PR吧。

然后,老板们的心态就像替国足请了洋教练之后的足协领导,恨不得第二天就冲进世界杯了。

接着上面的“200人理论”说。200人左右的公司应该至少在B轮融资左右了。这个阶段的公司,商业模式已经初见雏形,也正处在扩张阶段,这个时候的公司超级脆弱。

在这阶段,大家知道你这个公司和不知道,差别是很大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商务合作人员,你该怎么样去介绍自家公司?别人做的第一步,可能就是首先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你们公司的名字,然而,前五页都没有看到你公司的影子,对方心里会做何感想?

PR是公司“看门狗”,没有PR的状态,就像是一支军队在打仗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冲锋,没有人摇旗呐喊,也没有人值守大本营。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些TO B的创业公司,他们感觉自己不像TO C的公司直接对面消费者,也就不用在初创期做PR。恰恰相反,TO B公司其实做的都是对方老板的生意,老板们会特别关注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口碑。一个完全没有曝光的品牌,说服成本往往很高。

对于创业公司做PR的边界和核心问题,我们给出以下9条建议:

1、老板的需求不是第一需求。

2、选择性发声是必须的。

3、PR不等于发稿和删稿。

4、切忌频繁更换PR

5、不要等到公司要倒了,创始人才反思平时PR做得不够。

6、重视创始人个人品牌对公司整体品牌形象的拉动。

7、PR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阶段只树立一个核心目标,避免分散。

8、PR口碑建立需要很长时间,但毁掉它只需一次采访。

9、最后,好的公关离不开对行业的研究,愿大家都能成为专家型公关。

本文来源:闻所未闻小姐,本文转载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请联系绝活专访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