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创始人:我低估了人性的贪婪,高估了白领的素质
马云可能万万没想到,自己辛苦布局的线下超市,却被办公室无人货架上抢了风头。
无人货架堪称去年零售圈里最火的业态之一,至少有50多家创业公司涌入这片蓝海,一时间风头无二。
近日,苏宁就宣布旗下无人货架——苏宁小Biu正式在南京上线,计划本月底在南京内完成1000组货架的铺设。
苏宁小店负责人透露,无人货架计划在2018年要完成5万组货架的铺设。
事实上,苏宁进军“无人货架”领域算是比较晚的,自2015年横空出世以来,无人货架大受追捧。——所谓“无人货架”,指的是很多一二线城市写字楼里出现的办公室“小卖部”,这些货架上堆放着林林总总的零食,包括饮料、薯片、饼干、干果、蛋糕等各式各样的零食,每个商品上都贴着一个二维码,通过扫码就能完成快捷支付。
随着“共享经济”和“新零售”之火烧得正旺,无人货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资本的新宠。小小的一个货架,不需要太多成本,就能切入到零售市场。
然而仿佛在一夜之间,无人货架行业开始被裁员、撤店的消息淹没。面对前期快速跑马圈地留下的“后遗症”,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收缩市场,及时止损。这场曾寄望于封闭办公空间白领高素质的“新零售”试验,似乎还是要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办公室经济的新宠
无人货架在技术上很简单,贴一个支付二维码,一个货架一个冰箱,放一些日常饮料、点心、小吃等,大部分不上锁,没有店面,占地1平方米以内,无人值守,用户自行取货+扫码付款,全凭自觉。
在一二线城市中,有近一亿的上班族,且以80、90后为主力人群,恰好是零食的主流消费群体。无疑,无人货架瞄准的“办公室经济”想要抢占下一个风口。
一位办公室白领表示:“我现在早晨饿了或者来不及吃早饭,都会去货架上买吃的,吃点泡芙、薯片什么的,填饱肚子是没问题。”确实,都市的年轻人早晨起床通常急急忙忙,来不及吃早餐。
另外,无人货架恰好赶上了移动支付爆发热潮,这种“自拿、自取、自觉付款”的新型消费模式很快蔓延开来,成为“办公室经济的新宠”,可谓天时地利与人和。
资本大量涌入
无人货架的出现让零售巨头们猝不及防,谁能想到零售业还存在这样一块处女地?于是大佬们纷纷上船补票。
在苏宁之前,阿里、腾讯系每日优鲜便利购、猎豹、京东到家、顺丰等巨头玩家均已入局无人货架。
2017年12月29日,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拆分独立运营,并已获得腾讯领投A轮、鼎晖领投B轮,A+B共计2亿美元融资;
12月19日,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正式进军无人货架领域;看似和无人货架八竿子打不着的猎豹移动,也在这一天确认布局无人货架,旗下“豹便利”从11月初开始运营,已铺设5000个点位;
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已经升级到了第二代,顺丰的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也在11月底宣布正式运营。
目前,已经有小e微店、老虎快购、果小美、哈米科技、猩便利、零食e家、领蛙、七只考拉等多家无人货架创业项目。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止今年9月,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25亿元。
疯狂扩张后上演裁员风波
但是,在无人货架迅速扩张的风潮背后,也有不少负面消息。早前刚刚宣布日订单突破百万、率先成为行业独角兽的猩便利,近日却不断传出裁员、撤店的消息。“江苏南通也被裁员了,30名左右的物流人员(铺货补货)只剩6个人。”“北京也是一样,没给员工一个解释,猩便利快倒闭了。”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有自称是北京、南通、成都、杭州等城市的猩便利被裁员工,纷纷为自己鸣不平。
针对这些传闻,猩便利没有正面回应,但也侧面证实了撤店的消息。猩便利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外界流传的“门店关店”,是猩便利打造“便利·蜂窝”商业模式、构筑行业壁垒的必要一步,为了使其更有效地运行,公司店、架的布点,商品结构,运营管理方式等,都会进行调整、优化和迭代。
猩便利从去年9月宣布天使轮融资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两轮共计近5亿元融资,其无人货架的拓展速度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截至去年11月中旬,猩便利无人货架的点位数已经突破3万。但在这样的疯狂扩张中,一些点位也陷入了补货不足、难以为继的问题。
几乎同一时间,在北京已铺设5000多个无人货架的七只考拉也被爆出裁员消息,并撤掉了一些点位。有内部人士透露,BD(业务拓展)部门已经裁员70%,而此前,该部门是公司里人数最多的部门,负责拓展无人货架的点位数量。
低估了人性的贪婪,高估了白领的素质?
与大量共享经济项目一样,无人货架也将面对消费者素质与信任的严峻考验。据报道,无人货架项目“用点心吧”在铺设完成64个无人货架后,核对前端和后台数据时发现,货损率超过20%,货损最严重的甚至到达39%,有时后台显示货架上还有不少商品,补货人员去了却发现货架已经空空如也。
一家无人货架的创始人表示:“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款,虽然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但也不见得就有多高的觉悟和素质。”
“我们单位有一个无人货架,上架一个多月就撤柜了。”一名消费者说,“拿的人多,付款的人少,每天都要补货。”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七只考拉一名员工透露,在一些写字楼投放的无人货架面临严重的商品丢失问题,有些点位的商品几乎全部丢失,“有些员工可能以为是公司福利,但即使做出提醒,对方还是一样白吃白拿。”相比之下,投放在大公司里的无人货架丢失率相对较低。
令人惊讶的是,由于缺乏严谨的物流系统,无人货架的商品丢失几乎是笔糊涂账。“很多情况下可能是补货人员直接顺走了,反正没有任何监控措施。”有业内人士透露,披着新零售外衣的无人货架,销售体系实际退回到了比夫妻店还随意的原始状态。
面对残酷的现实,一些公司开始着手使用技术手段减少损耗。去年11月,七只考拉发布了第一代智能设备——考拉盒子。不同于简单的开放式货架,考拉盒子必须微信扫码才能开门,取出商品后,会通过无线射频技术自动计费,进行微信免密扣款。七只考拉创始人文朝辉日前在公司内部信中表示,公司尝试了近100个点位的考拉盒子运营,整体运营效果要远远好于开放式设备。
据悉,果小美、京东到家Go等无人货架企业也正试图通过人脸识别、重力感应等技术减少损耗。不过,相比没有任何防盗措施的无人货架,智能化盒子虽然大大降低了商品丢失的风险,但也面临设备成本更高、耗电量更大等问题,在使用体验上也几乎接近地铁里的自动售货机。
“无人”模式难逃高成本运营
办公室购物的需求加上无人零售的潮流,让无人货架迅速爆红,仅去年一年的时间,累计融资额达到30亿元。
无人货架领域也不乏巨头的身影。由于三四十人的小规模企业不再被无人货架行业列为目标市场,大公司密集区域成为企业争夺的主赛场,但这样的区域毕竟有限。随着巨头纷纷入局,无人货架领域也开始加速洗牌与整合。而除了解决盗损的难题,大量分散布设的货架需要频繁补货,且补货量都非常小,这非常考验无人货架的物流配送体系。因此,看似低成本的无人货架,已日渐显露出高成本运营的本来面目。
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 Data发布的《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国内无人货架的三大梯队已经显现,无人货架的战场也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竞争愈加激烈。据白皮书分析,无人货架的行业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扩张点位数量的竞争,精细运营和逐步实现盈利才是攸关未来生存的竞争焦点。
正如今天的共享单车一样,即便每天有千万辆ofo、摩拜在满街跑,投资人依旧在为流量变现而头疼。
互联网创业往往不能以传统商业的思维模式来实现变现,能否在这个不到一平米的小货架上玩出花样,这需要创业者的智慧。
【21财经搜索综合自电商头条、北京日报、东北新闻网、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