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专访】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


文/秦刚

剪纸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手作,但它更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产物,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地区,都曾有过自己的剪纸传统,且一些地方仍延续着。而许多追寻现代剪纸的艺术家们,也活跃在探索创作的道路上。

可能在我们的印象中,剪纸的还是很传统的样式,而这个少年人手中的出品,却把绝妙的技巧融合了自己灵魂的思考,让剪纸里呈现出来的生命,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也令每个走近他欣赏的人,深深动容。

这个少年人,名字叫以乐。

秦刚:我第一次看见你的剪纸时,就有一种为剪纸里的生命所动容的感觉,你是在怎么样的思考下,有这些呈现的呢?

以乐:其实,与其说我是在剪纸,不如说我是在画画。

我选择用剪纸表达艺术与情感,不是因为热爱剪纸,而是因为热爱纸。我不断为纸做减法,减掉多余的部分。通过剪纸,减掉自己身上多余的不安与烦躁、夸张,尽量留下像剪纸一样干净简单的自己。

所以说,我的剪纸里面,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来的形象,是守着安静的时光的,是我自己生命感悟的浓缩,有时候,我是感受在生命的孤独里,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秦刚:你从多大开始接触剪纸?是一路走剪纸之路过来的吗?

以乐:我出生在福建漳浦,剪纸之乡,漳浦靠海,海边的老一辈剪纸艺人们不懂艺术,也不懂画画,他们懂得在工作之余,拿起剪刀记录下自己脑海里的世界,比如今天我出去打鱼,回来后就把看到的、经历过的剪下来,在没有受过任何美术基础训练的同时,他们所剪出来的图案是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这样的作品最打动人,因为有自己的风格和情感渗入。

我从小就浸润在浓浓的剪纸艺术之中,我身边的亲人,每个人拿起剪子都能露两手,所以我三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拿起剪刀自娱自乐。而且我发现自己从拿剪刀开始,就很讲究造型艺术等,经常自个儿琢磨,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只是自己去琢磨感悟,这也让我的创作,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更多让我在剪纸上赋予了想象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采。

15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学校的报纸上,看到一则剪纸大赛的新闻,当时我就很留意,虽然已经摸索了好些年,但真正自己的手艺如何,还从未被别人评估过。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报名参加了全国青年艺术大赛,本来只是想着重在参与,谁知,自己竟得了银奖。

大受鼓舞之余,我就想专心学习剪纸,这时,却遭到了家庭的阻碍,在父母朋友眼里,艺术这条路并不好走,他们怕我受苦,也怕未来的日子会很辛苦。

我从小很听话,也懂父母的苦心,他们就是想让我有个稳定的工作和未来。于是我放弃了剪纸,开始努力学习文化课程。这样一路中规中矩,我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

我以前的工作,接触了不少行业,也留下了不少在职场上傲人的成绩。只是我总感觉生活少了剪纸,也就少了一点情趣。

秦刚:那你是怎么从工作的状态,转到以剪纸作为独立艺术生涯的状态?

以乐:主要就是在职场中,让我感觉疲惫不堪,虽然我能胜任这些工作,但是我内心并没有喜欢这样的高强度的重复。繁忙的日程让我觉得生活仿佛没有了色彩,所以不管再忙,我都会在深夜中动手剪纸。

四年前,或许是命运使然,我无意中来到一家图书馆,随便拿起一本书,上面写着: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

当我看到这段文字,觉得这一段文字就是写给我看的,剪纸的那团小火苗,油然变大,刹那间燃烧了内心的整个平原。

我衡量了一下自己,也大概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与经济基础,我就下定决心,辞去原来的工作,正式开始了“以纸为乐”的生涯。这次无论别人怎么劝,我都坚定要走这条路,我只想做一次我自己。

那时候没法与身边人说动什么,因为他们看似的康庄大道,我感觉不到快乐,别人不能感同身受,剪纸可能不会带给我巨额的财富,但却能给与我无与伦比的快乐。

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来到世上,应该有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而不是来打酱油的。所以,在我的剪纸作品中,都有这种感悟,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漂泊是为了更好的回家。以纸为乐,处处都是快乐。

秦刚:你是怎么开始缔造你的工作室,这期间顺利吗?

以乐: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曲折的。这期间,我受到了很多的挫折,也有了很多的体悟。

首先,我在厦门找了一个很破的房子,就在厦门老城区,当时找的时候,除了要便宜,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喜欢住在充满回忆和乡愁的老房子里。因为随着我的作品越来越多,我要为自己的作品找一个安稳的家,让它们可以安放。

因为想省房租,我找的工作室,破旧的连房东都不愿走进了,但是我刚开始拿下这个房子的时候,内心充盈的很,我用剪纸将房间进行了整体改造,这座破房子竟然摇身一变,将它变成了连路人都惊讶的艺术馆。

但是我还未沉浸在布置好工作室的喜悦中时,就连连被现实击倒,那就是我的作品无人问津。

2012年到2014年,我的作品几乎无人问津。

那时候我比较理想化,直接切入到单纯的艺术创作中,作品没人看没人买,每天却还在不停的支出,只有自己傻傻的坚信自己总会实现梦想的一天,那时候最孤独。

2012年做出了作品后,就想展示给别人看到。但是我找了厦门的各种艺术机构谈合作,结果他们看我年轻没名气,都婉拒了我。

后来我想,实在不行,就自己去商场里租个场地来办展。当时商场也只想跟名人合作,也婉拒我。受到多次拒绝之后,我失落极了,就去了西藏。

在西藏呆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当时在我工作室附近的一个商场,想在中秋到国庆期间办我一个画展。我当时非常开心,接到电话就开始往厦门赶。

但是回来之后,发现他们是给我一块空地,没有展馆,要自己建造一个临时展馆。没办法,只能自己搭,当时叫来了所有能叫上的人,很多亲戚朋友来帮忙,很不容易的折腾下来,才做成了画展。

但是这场画展,却一点收获没有,没有卖出一副画,只能在画展结束之后,自己一幅幅的搬回去。其中还摔坏了几幅作品,作品摔坏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的伤感。

最多的时候,我一年做了十几次画展,经常一个人把100幅作品这样搬出搬进,当时也问过自己,要不要继续坚持,把心静下来去画画,去剪纸。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去联系各个商家,搬作品出去的时候,还是满怀希望的,但是搬回来的时候就是满满的委屈。那个时候,家人也问我,为什么要这么折腾?

其实这可能就是创业路上遇到的困难,但是在创作路上,这些感悟与挫败却对我是一种滋养。因为剪纸不是想剪啥就剪啥,每次我需要找到一个主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当我有经历的时候,我就找到了。

这个时候,从画,剪,刻,装裱一条龙下来,停都停不住。很多时候,一气呵成一幅作品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手都剪伤了而不自知,可见是多么投入,而我又是多么的热爱这种创作。

每一次很辛苦的做完之后,没有人来看,没有人来欣赏的这种经历,又让我体会到更多,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个故事,促使我不听的创作下去,灵思都不曾枯竭。而且越来越容易找到突破口,可以很自如的去做到。

要知道,剪纸与画画还不一样,剪纸的表现方式是比较单一,只能用线条与镂空来表现,好的剪纸作品,每一条线条都是有信仰,每一次的镂空,都是为心灵开的一扇窗,找到这样的点去表达,其实真的很不容易。

后面慢慢的,展览做多了,开始有人关注,才一步步走到今天被诸多人认可的阶段。

比如2016年1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为我举办了以乐剪纸艺术个人作品展,厦门大学图书馆又举办了以乐剪纸“嘉庚建筑”作品展,后面还有一些艺术机构,比如厦门“磐基名品中心”“闽韵金秋”纸悦为我举办以乐剪纸艺术个人作品展等。

秦刚:这几年,你是怎么走过自己的创作之路?

以乐:我的创作作品都不是闭门造车,我除了一些花鸟的作品,还创作了厦门大学、鼓浪屿等系列作品,也有关于雅安地震、环保等内容的作品,这些都来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曾为了完成一套青花瓷瓶的剪纸作品,10次去景德镇,其中4次是专门去体验陶瓷制作过程的。如今我的作品越来越成熟,不仅有了收益,也收获了名声,而且我把这几年的经历与作品,出了一本书叫《纸间奇遇》。

如今我已经能顺从本心活着,虽然漫漫前路还有很多未知,但是我不担心了,因为我知道,我所不懂的,未知的,生活都会一步步慢慢教会我。

现在我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每天六点就起床了,我觉得早晨六点是老厦门最漂亮的时候,安静且空气特别好。我会给自己做好早餐,然后出门和一堆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一起泡茶,泡完再回家里打扫卫生。下午,我一般就在会客或者剪纸,晚上我选择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书。

这种不快的节奏,给了我很多的灵感。从我的作品中,处处可见闽南文化的痕迹。

目前我坚持只做一次创作,而且只卖两幅。

我有一幅作品,叫《裂痕》。 

这幅作品,是我去看了一场残疾人跳舞的演出,表演结束后,大屏幕上出现这样一句话:生命有了裂缝,阳光才进来。

这是这些残疾人对遗憾的理解,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悲伤。牡丹花对于中国人是非常富贵的象征,中国人也讲究天圆地方,我在一个圆里面,剪一朵牡丹花。

它不叫团圆也不叫花开富贵。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大方,例如我们的春联就是这么搭的。我把它撕裂了,可能中国人觉得满忌讳。

后来一个朋友来这里,想买下这幅剪纸,这位朋友是个30岁的癌症患者,生活很绝望,却被这幅画深深感动,最后也对自己释怀了。

我觉得一副作品不止是有几万或者几十万的价值,只要它真的能够感动和鼓舞人心和人性,就是一件伟大的作品。我做这样的创作从来没有疲倦过,这就是艺术服务于生活最大的意义。

对于艺术,我一直保有敬畏之心。当你发自内心的尊重艺术的时候,艺术是会反过来滋养你的。

有一次,我去市场闲逛,听到一个卖金鱼的人给我介绍,金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之后就会忘记遇到的事情。于是我回来就创作了一幅《七秒钟的记忆》,我想如果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能有七秒钟的记忆该有多好呀。痛苦7秒就能忘记,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过去的都是美好的。这一幅作品总是最能打动自己。

秦刚:你后续有什么计划吗?

以乐:来了厦门快十年,厦门人从走近艺术、欣赏艺术到呵护艺术,让我想要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前五年职场打拼,后五年我做剪纸,剪了500多幅作品,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个除了剪纸什么都不会的人,我觉得我能够做好剪纸就很了不起了。以后希望自己能认真地感受生活,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进行更多的创作。创作既能让自己泪流满面,又能打动别人的作品。

纸与剪刀的相遇,是非常美妙的,若是没有刀的磨砺,纸的兼程,就没有后来的轮廓与完美的脱变。

剪纸,就是一种打破完满,变成更完美的手工艺术,而且它也是世界性的文化产物,虽然在如今手工剪纸,不像从前那样显山露水,但机器也永远代替不了手工的独特魅力。手工不仅有美,更是一场身心的修行。

剪纸艺术也需要不断求索与突破,我想做一次大胆的尝试,做三维立体剪纸创作,立体剪纸又称为3D剪纸,它主要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通过堆叠的设计,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这种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目前在国外已经开始流行。

与二维剪纸不同的地方在于空间,三维更有层次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的内容更丰富,从构图来说也更有难度,因为除了表明结构外,需要去了解内部解剖面的结构,内部结构支撑的住才能立体。

剪纸艺术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中,也是要与时俱进了,才能更好的流传下去,让它流传下去的,就是不断的突破。比如这幅《遇见》

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所有的遇见都值得珍藏

我用漳浦传统剪纸技法,花的部分用排剪,鱼身、鱼尾巴的线条用阳剪,鱼头部分用阴剪。因为是三维立体剪纸,总共要做到5层,再用玻璃把它一层一层架空起来,这样空间与层次就出现了。

小剪纸蕴含大智慧,从最初以剪纸为生,到后来认识到要尊重剪纸,直至现在懂得要真诚地对待剪纸,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过程。我以后也只会遵从内心去创作,从情感出发去画每一笔,剪每一个线条,将想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赏者,告诉他们,其实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我们如果有一技之长,应该努力探索这条路,让自己看见你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