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老干妈”,征服美国吃货
转自环球人物网
《环球人物》杂志 蔡爽
陈德,1945年出生于越南西贡北部小城隆平,祖籍广东。1978年偷渡至美国,后于洛杉矶创办汇丰食品公司,旗下产品是拉差成为全球销售量最大的调味料。
“一瓶辣酱能吃五六个月,我又不打广告,这么多辣酱到底哪里去了?”这是纪录片《是拉差》中,陈德略带幽默的自述。在美国洛杉矶华美博物馆,这部纪录片正在“是拉差之夜”的主题活动上放映。大批铁杆粉丝来到现场,为这瓶叫“是拉差”的辣椒酱捧场。
你可能也在街角饭馆的餐桌上,或者超市专柜里见到过这种戴“绿帽子”的塑料瓶辣酱,瓶身还印着五种文字的食用说明……如果说中国老干妈辣酱被国人视为无法逾越的经典,能和它比肩的恐怕就只有在全球卖断货的“是拉差”了。
“偷渡客”变身辣椒大王
是拉差最初源自盛产辣椒的东南亚。这是一种调和了辣椒与大蒜,味道辛辣刺激的糊状物。其特点在于口感比大多数辣酱醇厚,但又不至于遮盖食物本身的味道。
对于全世界那些无辣不欢的吃货来说,是拉差是圣经,那发明它的人——陈德就是上帝。陈德祖籍广东,1945年出生于越南一户普通农家。五六岁时,他跟随父母一起种植辣椒,后来又帮助哥哥看管辣椒园。对辣椒的深入了解激发了陈德自创辣椒酱的念头,通过不断尝试,短短几年,陈氏辣椒酱已经成为当地越南河粉店、海鲜店的畅销品。
但是越南的传统饮食文化比较喜淡,消费者并不热衷为刺激食品埋单,陈德的生意时好时坏。于是,他将目标慢慢转向了外国人,越南战争期间,陈德将自制的油浸辣椒酱拿到美军营地和附近店铺出售,大受欢迎,这次成功深深触动了陈德,他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
1978年,陈德用卖辣椒酱攒下的积蓄买了船票,偷偷带着家人乘货轮“汇丰”号离开越南来到美国。为纪念这次改变自身命运的旅程,陈德将这艘货轮的名字作为公司名——汇丰食品公司,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忘过往。
创业的初期总是艰难的,初到异乡的陈德更不用多说。但“不管多难,只要闻到厨房的辣椒味,一天的生活就很充实”。一间棚屋,一辆破车,这就是陈德创业的新起点。每天一大早,他开着车从大市场购买辣椒和其他原料,因为美国人不喜欢红辣椒,批发市场的红辣椒并不多,陈德就挨家挨铺敲门,一户一户砍价。至今,陈德依旧保持着每天早上6点检查工厂的习惯,进货、选料、混制,辣椒成了亲密伴侣,陪他迎接每日清晨的阳光。
随着亚洲菜系主题餐厅在洛杉矶地区流行,越来越多的饭馆把是拉差辣椒酱摆在桌上,供食客随意取用。1987年,由于生意扩张,辣椒酱生产速度已跟不上市场需求,陈德便买下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又租了一片地种植辣椒。
备受追捧的是拉差辣椒酱。
被宇航员带上太空
如今,无论是在纽约名厨餐厅、街头快餐赛百味、沃尔玛门店,你都能找到是拉差。美食作家兰迪·克莱门斯甚至专门为其出版了《是拉差食谱》。慢慢地,是拉差的影响力甚至超出饮食界,美国真人秀节目《幸存者》里,每个去荒岛求生的选手行李包里都装上一瓶。科学家发现宇航员在太空中味觉迟钝,需要辣椒的刺激,因此NASA的食品科学部门也将是拉差辣酱列入太空补给,送上国际空间站供宇航员享用。
是拉差越来越国际化,有人建议陈德适当减少辣酱的辛辣程度,或者把味道调得更甜一些,来迎合不同国家顾客的口味。陈德也曾犹豫,“越南的工艺制作,卖给欧美人,到底行不行?”不过,“人虽有肤色性别之分,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却不会变”,于是他决定坚持以前的总体工艺不变。“辣椒酱就是要辣。如果你不喜欢它,就少放点,我们做的可不是蛋黄酱。”
陈德相信,他的辣椒酱风靡全球,只因为他做了最本真的事。比如在原料和细节上下足功夫,只选用新鲜辣椒直接加工,不加任何色素、水分,百分之百实打实。从辣椒的采摘到加工,陈德要求不得超过两小时,“除了新鲜,我们没有秘诀”。
陈德把是拉差看作是一种信仰,“30多年来,每当看到人们吃辣酱时的喜悦心情,我就充满动力”。他希望这种信仰能代表幸福,代表口碑。陈德给汇丰员工的工资远超出行业水准,100%的医疗保险,“我相信我对员工的投资会转化为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 现在,这种卖40元人民币一瓶的辣椒酱,每年可以出售2000万瓶,收入近亿美元。光是管理新鲜辣椒,陈德每年都要雇300人,采摘六七万吨回来。
是拉差的周边产品。
30年没涨过价
成立30多年来,陈德的汇丰食品公司一直坚持两个传统:第一是不做广告。公司从没雇佣过一个销售人员,也没有脸谱、推特账户,2004年后公司网站干脆也不再更新。可以说,是拉差辣酱广受好评,完全得益于人们的口口相传。第二就是永远不变的价格——是拉差30年没涨过价。小瓶5美元,大瓶11美元。“利润永远不是最值得考虑的事儿。”
俯身与最普通的消费者对话时,商机也慢慢出现。是拉差找到了一种既不涨价,又能赚钱的“新玩法”——打造成超级IP,陈德的初衷也很简单,“就是想让消费者和公司员工都满意”。他大幅扩展了是拉差的产品线,除了辣椒酱,同时还生产牛肉干、葵花子,甚至还与其他工艺品厂家合作,生产印有红公鸡Logo的衣帽、玩具和小饰品,作为周边产品出售。
不光是产品亲民,在发展战略上陈德也一改亚裔企业家保守的传统,积极引入监督,加大生产透明度。2013年底,陈德被当地居民起诉,称其工厂碾磨辣酱产生了烟尘,散发刺激性味道。听到这些指控,陈德索性开放工厂,组织当地居民定期前往制作厂房参观,甚至把是拉差的秘制原料大蒜做成巨幅图片挂在门口。在接受采访时,陈德说:“我们是一家食品企业,会更加紧密地拥抱社会,我们向公众打开工厂,让大家看看我们做的是辣椒酱,而不是催泪瓦斯。”
今年,历经风雨的陈德迈入古稀,他正训练自己的孩子接管公司,此外他还不时上上社交媒体,但不发言,只是瞅着那些“令人满意”的善意戏虐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