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从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奇人


“经过二十世纪的百年变革,当代人的认知已经错乱,更兼科技发展,社会接受商业和实用主义的侵袭,使得华夏人文传统,不仅是武学,与之相关的生命修炼、中医丹药、奇巧淫技等大量内容,在今天濒临灭绝,迫切需要“救亡图存”,捍卫自己的文化长城。”

——在接受《绝活网》专访时,周亮如是说。

周亮其人

周亮,1969年出生在河北沧州乡下的东光县灯明寺镇。自幼习武,几十年艰难行履,锋从磨砺,最终脱颖而出。

沧州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习武之风,沿袭不衰,江湖上相诫“镖不喊沧临”。近代精英辈出,成立于民国期间的中央国术馆,其教练多半是河北人,而这些河北人里,又大部分来自沧州,像王子平、佟忠义、马英图、郭长生、姜容樵、曹宴海等不可胜数。

身为西北军将领的馆长张之江,就出身于沧州境内的盐山县。名誉天下的精武会元祖霍元甲,原籍就在东光县的安乐屯。

周亮很小的时候,就与武结缘,这是家乡环境使然。七十年代,北方小镇没有电,自然也没有电视电脑可言。练武对于周亮来说,是快乐的游戏。放了学,跟村里的伙伴们摔跤,比赛翻跟头、手倒立,拿着棍棒满街追逐。

在大家印象中,武术界的拜师学艺,体现着庄严肃穆。其实以前不是这样,村里一知半解的长者热心指导,看小孩机灵活泼,主动就教,也没有什么仪式。家长逢年过节送老师点礼物,有个心意就成。

2003年,周亮在柏林寺破茧,继而承接道家内丹法脉,整理民间武学流宗。京华亮剑,传播国故。

2007年23日,CCTV7播出长达45分钟的专题片《疯狂武痴周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中国体育报》,以及美国《侨报》等,竞相报道。国内二十多家电视台,以及韩国MBC电视台、KBS电视台、美国《功夫》杂志等,登门采访,拍摄纪录片。

随着人到中年,视野开阔,周亮由“习练者”的身份,向“传播者”转化。

周亮专访

绝活网:据了解,好多人都叫您武痴,您怎么看?

周亮:痴迷是学习深入的一个必经过程,所谓不魔不成活儿。任何一个领域,要取得卓越的成绩,都要付出不被常人理解的努力和辛苦。世上没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早就走出了痴迷阶段,迎来了柳暗花明的通彻。

绝活网:在当今社会,你觉得武术有用武之地吗?当下武术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亮:武术的主体功能,也就是实战搏杀这块,必然随着时代发展而被冷落,义和团已经用血的教训证实了这点。

至于用武之地大有前途,因为中国武术的内涵深,种类繁,适应性广。比如,在国家竞技方面的套路演练,商业比赛的擂台争锋,军警护卫特训之贴身格斗,电影电视的武打表现,大众太极拳的健身需求,家族遗业的继承,癖好者的实验行为,国外对我们传统文化领域的向往等等。

如上所言,武术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教化价值、艺术价值、养生价值、运动价值、表演价值,甚或商业价值,正在大行其道。

我个人认为,地球上只要有中国人在,就会有武术的流传。作为传统文化的具体物象,武术也必将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绝活网:如何理解武林二字?

周亮:先说下武林二字的由来。清朝之前,武术是技能,不是行业行为。满清入关后,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向内地渗透,奔波各地建立武术组织,过去叫山门堂口,在民间集结仁人义士,进行秘密训练,图谋抗清。

教学的师父称为教头,这样慢慢衍生出门派的传承。加上清朝镖局押运,因为商号发展的原因而兴旺。另外,还有从军、办案、任侠、护院、卖艺等习武之人不同的走向,故而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从业阶层,先是被称为“走江湖的”。

清末民国年间,市井流行评书,报刊连载小说,把“文林(儒)”、“杏林(医)”、“绿林(匪)”等词汇援入,形成了“武林”的称谓,并约定俗成,传播开来。

武林,也叫武坛,现在比较接地气的说法,是“武术界”、“武术圈”。而从事武打影视的另有炉灶,叫“武行”,这个是延续从前戏剧的分工。

绝活网:我们经常在武侠电视剧里面会看到飞檐走壁,飞叶摘花、轻功水上漂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跟您目前练习的的武术有什么区别?

周亮:既然是文艺作品,就不能等同于真实。难道这世上真的曾经有过一只叫孙悟空的猴子吗?影视剧具备视觉效应,对于武功呈现夸张是必然。但真实的武功有比影视表达更神奇的地方,毕竟武侠作家、影视编剧,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所以认知能力有限。

我曾在媒体公开演练过的“徒手力摔公牛、脚踩鸭子抗打、钻越铁笼脱逃、龟息土埋活人”等本领,像轻功、暗器也多尝试。因为承继很多古老的技艺,掌握不少传统行内的珍密,我被媒体誉为“从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奇人”。

绝活网:听说您收藏了很多暗器?为什么想收藏这个?

周亮:暗器,以前由武林中人秘密习练和携带,不轻易展示和传授。因为公开了,被敌人知晓,就有防范,从而丧失了优势。在当代呢,又无实际的用途,所以练习者较少,濒临灭绝。

我拜师多人,继承暗器有上百种。暗器打造,师之天地万物,形制多变,瑰丽奇绝,充满着前人的高度认知。在当代,我觉得就像古董一样,生活中不能使用它,但我想通过这个载体,来表达象天法地,象形取意,师自然造化之功的中国式智慧。

绝活网:在由“习练者”的身份向“传播者”转化之后,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愿望或计划?

周亮: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通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让人感觉到武术发展的春风扑面而来,聆听到了前进的号角在吹响。

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做好具体的工作,方不辜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那么我个人将会在所擅长的领域里奋斗,一是教学传播方面,开始正式授徒,并顺应新局面开设了微信课、网络指导。接下来,会有全国集训地的开办。

二是文化普及方面,目前着手的“自媒体——说江湖”微信公众号,反响很好。专题片拍摄,武术图书出版,以及舞台剧实景演出等,已纳入规划。

绝活网:您觉得目前在国内,武术的地位和状况如何?未来发展呢?能不能谈一下您的看法?

周亮: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现在GDP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二了。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以前大家都在忙生计,而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发展了。这个时候,我认为武术的鼎盛时期即将到来。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而且国家强大人民富裕,为武术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我相信在政府“全民健身”及“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的全局理念正确引导下,以后民众学习武术的兴趣热潮会越来越高。社会上各种武术交流活动赛事,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只要有了物质保障和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武术这颗大树必然会根深叶茂;随着更多武术大家投身其中引领和传教,那么壮大繁荣理所当然。

我对中华武术的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