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机构学校搭外教口语平台
◆ " 微语言 " 创始人朱春娜
文 | 铅笔道 记者 赵芳馨
►导语
去年下半年,北京市和江苏省成为试点省市,中高考的英语考试中,口语、听力的分数占比提高。
此举像是给朱春娜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家政策的落实,预示着学校的口语教育体系蕴藏着更多机会。
而在此之前,经历 to C 的激烈竞争后,她就把在线外教英语口语教育平台—— " 微语言 " 转型为服务 B 端市场。
2015年下半年开始," 微语言 " 采用 SaaS 模式,为教育机构和公立校提供在线外教口语平台,包括外教老师和个性化定制的教学内容,服务范围在国内的二三四线城市。
截至目前,平台与 400 多所公立学校和几十余家教育机构合作,在国内签约 1000 多名外教。
注 : 朱春娜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闯入在线口语教育领域
4天 120 公里,朱春娜行走在戈壁滩中。头顶是炎炎烈日,脚下是看不到尽头的沙漠和盐碱地。
有那么几个时刻,同行的一行人找不到方向。心急之余,这样的场景也让她想起了自己成立 " 微语言 " 的创业之路。
由于工作原因,2011 年,朱春娜前往日本。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在线外教英语口语教育。彼时,很多人不找线下的外教上课,转战线上国外老师的课程。
相对于日本的风靡,这种方式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不安于现状的她发现了机会,于 2012 年年底成立 " 微语言 ",一个面向 C 端市场的在线英语口语教育平台。
起初,平台未做推广," 靠客户口碑,做得很好 "。但渐渐地,外界压力让朱春娜觉得前路难以为继。
一脚踏入 to C 市场时,她还未意识到这是一片烧红的灼热之地。51Talk 等机构融资能力强、资源丰富。至 2015 年下半年," 行业已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
若是继续发展,平台或许有可能在巨头的夹缝中求生存。但对朱春娜来说," 微语言 " 的意义并不止于 " 一门生意 ",她想突围,搏出一线生机。
摆在她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 做还是不做,怎么做?"
转战 to B 市场
多方沟通、调研后,朱春娜瞄准了新方向:在线外教口语领域中相对空白的 B 端市场。
2015年 10 月拿到天使轮融资后," 微语言 " 面向英语教育机构,采用 SaaS 模式,为它们提供在线外教口语平台。因为是贴牌服务," 我们相当于藏在所有机构的后面 "。
" 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如果有自己的平台,售卖品牌产品、课程时,销售动力会更大。"
因此," 微语言 " 为教育机构提供外教老师和个性化定制的教学内容。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平台重新整编教学内容," 与原有课程尽量做到无缝对接 "。
朱春娜也重新整合了外教师资力量,一是团队内部组建外教招募队伍;二是与国外一些学校、机构合作," 专做欧美外教 "。
找到方向后,新的机遇又出现了。
下半年,国家教育部门透露出中高考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口语可能会成为英语考试的一部分。彼时,这一发展方向尚未落地,未设试点。
而在此之前,她就有想法让 " 微语言 " 进入公立校,国家政策之下,应抓住机会。
两条产品线并行
此后,团队着手开发平台、储备外教,在教育机构之外又增加了公立校的产品线。
与服务机构类似," 微语言 " 与学校使用的教材同步,如外研社、人教版、苏教版等,平台的教研人员与学校老师共同成立教研组,整理编写重难点和考点。
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为学校提供班课。课堂上,学校老师可以为学生现场辅导;线上教学则由 " 微语言 " 的外教老师完成。
另外,家长大多有 " 赢在起跑线 " 的心理,也可为孩子报名小班课程或一对一教学。
经过近半年的打磨,去年 3 月," 微语言 " 两条产品线开始内测、打样。
从一开始,朱春娜就看好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相对于大城市在线教育的竞争激烈,二三四线的机构和公立校仍需要互联网来改革教学。
此外,有了口语考试后,公立校还面临口语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二三四线老师讲普通话都可能讲得不标准,让他们用纯正的英、美音教学生口语是很难的。" 而 " 微语言 " 作为第三方,正好充当这块补足短板的 " 木板 "。
两个月后," 微语言 " 正式进入市场。作为初创公司,朱春娜知道,如果单纯切入公立校很困难," 这些学校也不会买我们的帐 "。
为此,团队选择与渠道合作,一类是信息化平台,如全通教育、分豆教育等,借力进入公立校;另一类是硬件厂商;此外还有在当地拥有教育行业资源的渠道。
朱春娜的创业之路逐渐走上正轨,对比起转型期自掏腰包烧掉的近三百万,现在的 " 微语言 " 可谓粮草充足——今年 2 月,平台获得 5000 万元的 A 轮融资。
本轮融资后," 微语言 " 将在美国和英国分别建立外教中心,并在山东、河南、江苏和广东四省建立运营中心,以更好地服务渠道,为学校提供产品落地的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