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1400万 他在11个京城A类商圈共享厨房 50外卖品牌拎包入驻
◆ 熊猫星厨创始人李海鹏,一个冷静理性的理工男学霸。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晗旭
►导语
在熊猫星厨已有11个门店的当下,李海鹏回想起创业初期踩过的坑,方觉“当时的很多环节都可能把项目做死掉”。但作为一个偏爱条理的理工男,彼时,他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力寻找解决方案。
如今的11家店铺,验证了他的设想——外卖品牌对共享厨房有很大需求。
在李海鹏心中,熊猫星厨“是餐饮行业的WeWork”。他于A类商圈的地下室、二楼等劣势位置,整租300平米左右店铺,将之分租给多个商户作为外卖厨房使用。每个档口月租1万元左右,即可为商户节约50%~70%的租金成本。
此外,熊猫星厨免费为商户提供从证照、供应链到设计、营销推广等全流程服务,“让商户可以‘拎包入驻’”。
至今,熊猫星厨店铺始终处于满租状态,与50多个品牌达成合作,其中30%为创新品牌,70%为成熟品牌,如小恒水饺、仔皇煲等。
项目现正寻求A轮融资。此前,熊猫星厨已于去年10月完成1400万元的Pre-A轮融资。
注: 李海鹏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自投250万打造外卖共享厨房
2007年,李海鹏独自一人远赴加拿大,到多伦多大学读金融。在校期间,他萌生了创业想法,从简单的寿司入手开店。这也是他与餐饮业结缘的起点。
毕业前夕,国内创业风潮正盛。李海鹏认为国内各个行业发展越来越好,便决定回国,于2011年进入投资公司,每天看一看项目,“当时主要关注消费领域,更多的是看B轮之后的项目”。
此后一年的工作中,李海鹏觉得能力还需要提升,便考入北大读研。毕业后,他进入另一家投资公司。不同于前次工作,他开始看起早期项目,分析其行业方向及团队执行力等。“接触多的还是餐饮业,比如小南国,从天使轮一直投到上市。”
看多了企业从零开始逐步壮大的过程,李海鹏又一次燃起创业热情。工作期间,他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做自己的蛋糕品牌等。仍觉需要历练的他,并未舍得离职。
期间,李海鹏关注到一些外卖项目,如烧饭饭等。在他看来,外卖市场占比会越来越大,但流量端已遭大平台瓜分,如果创业需走向上游。他想到成本问题,“做堂食和外卖的成本结构应该不一样,但现在却没什么区别”。
随着黑外卖的新闻越来越多,李海鹏想到自己和朋友经常点外卖,不由担忧起食品质量来。
为外卖品牌做共享厨房的想法渐渐在李海鹏心中萌芽:整租场地更有议价权,再分摊给各个品牌,可以降低其房租成本;厨房如果公开透明,食品安全也就多了一层保障。“而且独立餐饮店至少60平米才能拿到营业证照,很多外卖厨房并不需要这么大的空间,可能只需要15平米。”
除场地外,李海鹏还计划提供办理证照、设计、营销推广、供应链、数据分析等服务,商户支付一定服务费后即可享受。“我们要做一个孵化器,商户只要安排烧得一手好菜的厨师进来就好,即‘拎包入驻’的感觉。”
去年3月,李海鹏离职,与合伙人自投250万元,创办熊猫星厨。
节约50%~70%租金成本
此后,他带领团队调研起外卖市场,逐个拜访美团、百度、饿了么三个外卖平台上单量较大的四五十个商户及品牌,了解对方需求,并游说道:“你看你现在外卖占营收比例这么大,如果改变成本结构,就能赚钱了!”
然而外卖商家素质参差不齐,给沟通带来不便。“有一个做煲仔饭的外卖商家单量很大,每天八九百单。他很认可我们的模式,但是提出不付租金、看单量到什么程度再付钱的要求。”即便如此,一圈聊下来,李海鹏发现大部分商户对共享厨房的形式有需求。
◆ 熊猫星厨团队
明确需求后,李海鹏又研究起北京各个商圈,为选址做准备。因为不做堂食,他更倾向A类商圈的最次位置,“只要能满足配送3公里内都是好地方,最好选择一些地下室或二楼”。
望京成为了李海鹏的第一个目标。装修待营业期间,适逢去年“315”,“当时证照还没拿全,耽误了一些时间”。
为繁琐的手续奔波近两个月后,首家熊猫星厨于去年5月正式开业。首家店铺总面积150平米,共入驻9个商户,各商户月租金1万元左右,“节约50%~70%的店面成本”。协议均为一年期。
9家厨房在一起,“配送从N点对N点变成了A点对N点,配送效率更高”。但由于商户集中,配送员取餐并不方便。为此,团队在店铺入口处设置分拣区,陈列几个柜子,将不同商户的外卖人工分区投放。配送员取餐便可直奔目标,节省时间。
同时,为让消费者放心,团队在各厨房内安装摄像头,24小时监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厨房。”此外,熊猫星厨的供应链服务,也可从食材上把控食品安全。
如此准备之下,运营后,店内却小麻烦不断,工程问题尤为严重。“9个厨房一下子塞进一个店铺里面,电力、燃气、排风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像污水排不出去,排烟做得不够很呛等,只能不停找工程队改进。”
虽然不断“踩坑”,但首月实现盈利还是让李海鹏十分欣慰。运营两个月后,他便复制模式,于去年7月在日坛开了第二家店,总面积300平米,入驻14个商户,其中4个商户是熊猫星厨的“回头客”。这种配置也成了熊猫星厨未来店铺的标准。
同时,团队还为熊猫星厨争取到ISO认证。“对方考察了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等,两三个月就拿到了。”
获1400万元Pre-A轮融资
第二家店铺开业前,李海鹏开始与较为成熟的餐饮品牌接触。“对他们来说,扩大外卖市场,在我们这边开店试错成本很低,并且开店速度较快。”因此,第二家熊猫星厨已有如小恒水饺、仔皇煲等品牌入驻。
期间,市面上陆续涌现竞品,但李海鹏并没放在心上,“因为对手的体量都不太大”。而在他心中,“熊猫星厨要做餐饮行业的WeWork”。
怀着此番志向,次月,第三家熊猫星厨登陆十里堡。为扶持商户,李海鹏决定免除全部服务费。
去年10月,有投资方找上了李海鹏。沟通之下,李才知道对方专注互联网餐饮,看了很多品牌,发现这些品牌均在熊猫星厨开了店,于是对熊猫星厨起了兴趣。项目就此完成1400万元的Pre-A轮融资。
李海鹏暗自兴奋:“这说明我们有了一些品牌效应了。”
资金充足后,李海鹏加快了扩张的脚步。截至今年2月,熊猫星厨在京已有11个店铺,分布于望京、上地、中关村、将台路、日坛、软件园等区域。其中6个店铺已投产,5个仍在装修中。
目前,熊猫星厨已与50多个品牌达成合作,其中30%为创新品牌,70%为成熟品牌,每个店铺月均营业额150万元左右。
◆ 熊猫星厨入驻品牌(部分)
运营至今,店铺始终处于满租状态。虽然有些小品牌“死亡”,但让李海鹏欣慰的是,他见证了一些品牌从0到1的过程,像搜狐高管创办的“小馍王”,用馒头来包肉,第一家店就在熊猫星厨的厨房中,到现在已经发展到有6家店铺,其中4家在熊猫星厨,2家是自己开的堂食店。
接下来,李海鹏计划在共享厨房的基础上,挖掘熊猫星厨的潜力,提供3公里内的生活上门服务,如商超、鲜花等品类的外送业务。
此外,他还期望将触角伸到更多城市去。如今,他已考察过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市场,预计今年年中向帝都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