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3年融600万 他造新能源汽车大脑让老司机稳稳开车 8月量产
◆ 首驱科技创始人李岳
►导语
从工程师蜕变成创业者,这条路,李岳走了3年。
2014年年初,他从德国赛米控(电子电力制造商)辞职,创办首驱科技,打算面向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研发、生产具有高度稳定性、可靠性及高效率的汽车电控产品。
初期,工程师思维占据上风,他几乎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产品上。在自家车库埋头研发一年,他竟未留意市场变化,研发出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产品被客户拒之门外。
2015年年初,他决定去找投资,通过公司化运作紧跟市场脚步。但不懂投融资,不会写BP,没有投融资资源。将近2年的时间里,他不知发出多少份BP,见了多少次投资人,无一例外没有下文。
去年11月,英诺天使投资总监在校友群中看到他的项目,李岳终于看到一丝曙光……
车库里做产品
驱动信号曲线在屏幕上蜿蜒,每隔50毫秒就出现一个不该存在的尖峰,这会让开关元器件(汽车电控系统中的核心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由8~10年缩短至3~5年。
“你这个质量不行。”某汽车电控厂商开口。
“你这尖峰就不该有。”盯着屏幕,李岳断定,是产品设计问题。
李岳是德国赛米控美国分公司的首席电控工程师,回国拜访客户时发现,国内电控厂商在装备过程中容易忽略细节,导致“一些电控系统装车半年就出问题”。
那是2012年,他对国内电控行业的印象是“刀耕火种”。
2年后,情况发生变化。李岳偶然得知,公司几年前曾服务的一家小企业已经快上市了。他再次回国,发现“国内同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长快得惊人。
尽管如此,问题依然存在。这次回国,他照旧收到不少技术求助,“有水平有能力的厂家还是不多”。
市场够大,有技术优势,李岳的心蠢蠢欲动。2014年年初,他毅然辞去工作,打算面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研发汽车电控产品。
花费2个月,李岳攒好一支3人团队:2 个工程师,1个销售。销售在国内,他和另一个工程师在美国,三人靠互联网和越洋电话保持沟通。
初期,工程师思维占了上风,李岳认为,只要做出好产品,订单自然会上门。前期调研中,国内客户也给出类似反馈:只要产品做出来,我们肯定要。
李岳信心十足,安心躲进自家车库搞研发。
过时的新产品
没有外部支持,团队全靠自有资金,开发过程有些捉襟见肘。为了省钱,李岳尽量订购便宜的电路板,外壳也选用价格相对低廉的聚碳酸酯材料。
资金短缺为他带来了一些麻烦。产品研发到一半,电路板供应商破产了,电路板无法到位,订金也不能要回。李岳赔进1万多美金,还耽误了研发进程。
2015年年初,一个笔记本电脑大小、重10公斤的灰色方块出现在李岳的书房中。耗时一年,产品样机终于出炉,其功率为120kw~150kw,主要适用大巴车。
他立即安排第三方机构进行功能性测试,结果不错。捧着测试报告,李岳立即与国内厂商取得联系,以为订单在握。
“测试结果不错,但你拿过来的意义不大,国家标准已经变了。”原来,就在他埋头研发的时候,国内修订了产品标准:电控产品外壳必须是铝合金。
新样机采用的是2年前的产品标准,刚出炉就已过时。李岳自认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潜心开发的产品被拒之门外,他有些五味杂陈。
“我们不能被市场落下。” 他警觉起来。产品可以按照新标准修改,但团队若仍旧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状态,肯定会再次落后市场。
李岳打算去找融资,借助资本的力量,以公司化方式运营项目。
对不起,我们不投天使轮
一直身处技术领域,李岳对融资一窍不通,甚至不清楚天使轮、A轮是什么。他开始跟熟悉商业领域的朋友聊,又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琢磨从何处着手。
硅谷投资氛围浓厚,李岳把找投资的第一站定在硅谷。在硅谷参加了几次会议,他才明白,由于前期投入太大,美国投资界对制造业的早期项目非常谨慎。“那时我觉得找投资的路可能会不太顺利。”
如他所料,硅谷之行并未带来融资,但投资人为他指出了方向:你的主要客户在中国,不如去中国找找。
李岳在国外多年,几乎不认识国内的投资机构,只好发动所有同学、朋友帮忙介绍。拿到一个联系方式,他就发一次BP。
一开始,他的BP 是30页的Word文档,其中清晰地描述了不少技术细节,但发出去总是石沉大海。怎么办?改!他买了本教人写BP的书,边学边改。
当30页的Word文档变成20页的PPT时,李岳终于等到回音:十几家机构愿意面聊。2015年3月,李岳满怀期待回国参加创业比赛,顺便见投资人。
“对不起,我们不投天使轮。”“你这个挺好的,就是(模式)太重了,我们不投。”
李岳仍清楚记得投资人各式各样的拒绝话语。2个月里,他在苏州、北京、上海间来回奔波,见了十几个投资人,无一例外没有下文。
一次次碰壁消磨着李岳的信心。5月,他两手空空返回美国。“太难了。”他找不到出路,心中无比沮丧,只好暂时搁置项目,在加州某电动车公司找了份工作。
尽管如此,他还是心心念念不肯放弃。此后一年,李岳仍然一遍遍修改BP,每隔两三个月就回国见人找投资。每次的情形都大同小异:回国前说的好好的,一见面就变卦。
融资迟迟不见进展,国内市场不断涌现新的竞争者,希望渐趋渺茫。
终遇英诺天使
“李岳,你这个东西发给我看一下。”李岳照常在某校友群中提起自己的项目,原本没期望回音,没想到竟有人感兴趣。
回复的人叫周全,他的师兄,也是英诺天使的投资总监。李岳很快把BP发给对方,但并未放在心上,因为“发得太多了”。
周全再次找来时,李岳正在开车。他找了个休息站停下,回答了几个问题,然后继续上路。到达目的地后,他掏出手机,发现周还在问。
“他是认真的。”李岳决定跟他聊聊。一番沟通下来,周全要求他回国细谈。又是老路子!他心里有些犹豫,但终究不愿错过一次机会,咬咬牙买了回国的机票。
去年11月底,一辆三蹦子拉着李岳来到亦庄的一家咖啡馆,他跟周全约好在此见面。见面后,李岳打开电脑,翻出BP,如过去一样把项目详细介绍了一遍。
不一样的是,对面的人没有玩手机,没有左顾右盼,没有问不痛不痒的问题。讲完后,周全甚至指出了BP存在的问题。对方的认真让李岳为之一振,希望自心中重燃。
次日9点,李岳带着修改后的BP 来到中关村,与李竹等人见了一面。一周后,周全带来好消息,英诺决定投他600万。今年1月,融资到账。
去年12月,他再次离职,并在北京注册公司,成立首驱科技。
如今,首驱科技的第二代电控产品样机已经出炉,正在进行功能测试,预计7~8月量产。李岳表示,第二代电控产品效率能超过98%,与国内同功率等级(120kw~150kw)产品相仿。团队销售已联系好2个客户,只等产品出厂。
蛰伏3年,李岳终于看到曙光。然而,生产、销售、售后,一系列问题在不远处等着他。未来,并非坦途。
文| 铅笔道 记者 唐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