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专访】2017创新中国春季峰会落幕,这次大咖们都说了啥?带你划划重点


绝活专访编辑:木星

4月22日,2017创新中国春季峰会DemoChina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作为年度重量级的创投盛会之一,其源于美国DEMO活动,2006年被引入中国,以创新中国春季峰会、秋季峰会闻名,每年吸引最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上台展示。

今年的主题是“创业时代 新风口捕手”,请到的重量级嘉宾有:俞敏洪、熊晓鸽、邓锋等。绝活传媒也派出记者前往现场签到,大咖们有哪些精彩发言?一起来回顾一下。

俞敏洪:任何梦想和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不堪之上,能忍受不堪的现实,才能承受住梦想和理想

本次“俞校长”以新东方董事长和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身份参会。大伙对他太熟悉了,“校长”向来观点犀利,加上教师背景,其言论经常文艺范十足颇值得回味。这次峰会由他做开幕演讲,下面是他的部分精彩发言:

从梦想到理想我有一个深刻的观点,任何理想和梦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不堪之上。

要创业,首先要能承受现实的不堪,梦想和理想才能展开,它就像结婚,你可能首先面对与恋爱时期不同的感情变化,之后可能面临你所结婚的对象是一个不堪的男人或一个不堪的女人,还要跟他过一辈子,还不得不过下去,这才是梦想的开始。所以不能忍受现实中的不堪很难谈梦想和情怀。

创业必须明白的一件事,任何不以挣钱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对于创业本身我有四个观点:第一,放松一点,游戏心态,输了再来。第二,少谈情怀,多谈模式,坚持尝试。第三,商业模式要独树一帜,不要跟风,差异竞争。第四,主导局面,树立威望,组建强大队伍。

创业者要搞清楚,创业的激情跟钻牛角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没有输了再来的心态是不行的,不要祈求创业一次成功,一次成功通常做不到,做到了就是个小公司。

现在的创业者,拿了投资人的钱,一个礼拜后办公室放大了三倍,我说这是干什么?他说为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还没有解决活下去的时候你解决面子问题,这样的公司我是不会投的。

在我看来,创业项目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靠谱,最初的创业就是挑人,这个人稳重靠谱有团队精神就变成我们重要的投资对象。

正常内部的纠纷我没有反对意见,新东方就是几个合伙人打架打出来的,但重大的打架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主导权,因为大家知道俞敏洪走了,新东方就完蛋了。如果你死我活为前提的打架,怀着宁可把公司弄没了也要把对方弄死,结果估值十几个亿公司,最后干没了,这很麻烦的。

我们不能学项羽只有一个人打天下,要学刘邦,他和团队中的韩信、张良也打架,但刘邦是绝对处于主导地位的。在新东方我个性随和,但是在团队威望是非常高的,不听我话的人请离开。

编辑:年过50的校长早已不惑,如今他讲话一针见血又很接地气,句句都说在点上越嚼越有味。

对于创业,他的观点很鲜明:首先得解决盈利;理想要建立在现实之上,不接受现实逃避现实创业就无法展开;大家都知道的风口就别追了,不如做些还没人发现的领域或模式;谈情怀不如实操模式;既要团队精神,也要中央集权

邓峰:我不看风口,而是讲趋势或赛道,因为风口来的时候应该退出,那个时候再投就晚了

作为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峰曾是很早就在硅谷取得创业成功的中国人,也是国内风险投资界的元老级人物,如今管理着多支美元和人民币基金总计逾100亿人民币。下面是他本次峰会的部分精彩发言:

2004年的夏天,有人组织了一次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大咖到中国访问,我当时随行。那一次访问之后,很多美国风险投资机构决定进到中国,包括红杉等这些我们今天看到的不少投资公司,都是那时候进来的。

那一次旅行,点燃了外资进入中国的热情。那一年叫做中国风险投资的元年,或者外资进入中国的元年。

去年提到过的资本寒冬,但只能说是冷热不匀,从资金总量来说2016年比2015年是增加的,2017年钱依然很多,死掉的多是因为创业公司基数大。 

对风投来说,挑战是未来十年,机会很多但是总回报率可能会下降。钱多,进入价格会提高,PE会下降,所以退出的价格不一定会提升。VC两极分化会更严重。 

我觉得不要讲风口,应该是趋势或赛道,因为风口来的时候应该退出,那个时候再投就晚了。

(对于人工智能)这个大方向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落地的解决,新的模式、算法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是数据,这个需要时间积累。 算法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从应用入手。 

我举一个例子,今天有很多人工智能公司是做医疗影像处理的,这个项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必须有好的影像,医院里缺乏技术人员,就照不出很好的图片,这时候图像处理就没有用武之地。

第二不要把人工智能看成独立的东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辅相成,而且大数据最好是自己的数据。否则你能拿到的数据,别人也能拿到。最后通过自己独有的数据打造物联网。

可以看到未来科技有两大块,第一大块就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IOT这些为代表的IT领域;第二是生物医疗和生命科学。

(对于精英创业)所谓精英,不一定是科学家,是指在某行业有很多经验,甚至在行业里工作了一二十年,团队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大概三四十岁,在行业里有人脉,有资源,有经验积累,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规律、技术、产品、客户需求有深刻认识。

如果你是自私的人我们不会投。你不懂得分享,怎么带好团队?还要有责任感、有坚持的能力,如果船要沉我是不是最后跳船的?做事能不能坚持到底?

编辑:从投资人的角度,邓峰投过的知名案例很多——百合网、红孩子、酷我音乐、美团网、中文在线等等。同俞敏洪一样,他也不喜欢“跟风”,而是预判趋势,再从人本身去选择靠谱的创业者。

对于精英创业,邓峰有独到的观点:精英未必是年轻创业者,而是在积累了行业经历、经验丰富、有人脉和资源、对某一领域的方方面面有深刻理解、同时价值观正确的人群。

熊晓鸽:任何一个公司帮助你的客户成功了,你才能成功。但现在最大的不好就是创业者把服务客户的本事拿去忽悠投资人了,对不起,我们不吃这一套。

熊晓鸽除了是IDG资本全球董事长,也是峰会主办方——创业邦的董事长。熊晓鸽的风投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可谓投出了一个个巨头,比如:搜狐、腾讯、百度等。作为投资界资深老司机,我们来看看他有哪些精彩发言: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在中国做了第一个风险投资,我不是学金融的,我也不是创业者出身。

其实很简单,当年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硅谷当记者,那个时候看到了硅谷有很多的创业者,在风险投资支持下成长起来了。但回到中国发现国内没有人做这个事情,我碰巧做了这个事情。

所以,任何一个时代,创业者想得到风险投资,你必须还是要具备当时引导性的技术。比如美国的比尔·盖茨,乔布斯,赶上PC时代他们成功了;像谷歌和Facebook他们成功则是赶上PC互联网时代,国内的BAT也是。今天的创业者也非常幸运,因为刚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基金多是好事,说明钱多了。但是也是个坏事,基金多了以后,好的项目数量并没有成长。好的项目的价格就被炒上去了,这样对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坏处就是他很容易忘记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了。

任何一个公司的任何服务面对的是都你的客户,产品和服务都是要帮助你的客户,这样的企业才能成功。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把服务客户的本事拿去忽悠投资人了,把投资人作为了客户。

我就是不吃这一套,靠忽悠投资人谋求发展的公司我们是不投的。

(对于IDG资本的成功)我觉得主要还是运气,有运气赶上好的市场环境,有运气找到一批人跟你一起志同道合走那么多年,至今仍然坚持努力工作的同事。

其实投资在中国已经成了很大的产业,而且在某个意义上讲,投资成了一个江湖。

未来我们论坛DEMO也可以开到越南、印度,韩国等地。我们利用这个平台,帮助中国更多的创业者发展到其他国家去。

编辑:熊晓鸽开始进入风投领域的时候,VC、PE这些词都没多少人知道,20年的时间,也正好是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的20年。熊晓鸽作为驱动产业发展的投资界从业者,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他眼里的投资圈是个江湖。

他其中一段自述其实也映射了当今的一个现实:我们国内的很多知名创业创新,放在国内可以叫创新,但是放在世界的维度,其实只是在做引入:把国外(尤其是美国)已经在做的东西,引入到国内——因为国内还没人做,但有可能需求已经存在了,时机也到了。

篇幅原因,本文只节选了三位重量级嘉宾的发言,我们会持续给大家带来更多热点信息和深度报道,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的公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绝活专访原创内容经受访人授权发布,最终解释权归受访人和绝活传媒所有。欢迎转载并请注明出处。转载、素材、约稿,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绝活专访小编(5855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