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硕士造人工智能教师
◆高木学习创始人刘瞻
文| 铅笔道 记者 付文学
导语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校园内,刘瞻与同学孙鑫边走边聊。5分钟后,他们来到学校门口的一家咖啡店。点完两杯拿铁,二人径直走去。
直到下午下课时,他们才意识到:竟然忘记带走咖啡。“当时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用数据手段,改善国内教育行业现状。”
2014年,有感于英国个性化、精英化的教学模式,刘瞻决定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国内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学生们打造人工智能教师,实现个性化学习。
两年前,留学归来的刘瞻创办高木学习。这是一个K12个性化学习平台(含学生端、教师端、家长端),可基于智能算法挖掘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
目前,高木学习线上课程以初中数学为主,覆盖160余所中学,注册学生超10万人。
注: 刘瞻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个性化学习
偌大的教室内,20个学生被分为四组,不时与老师互动交流。刘瞻也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彼时,他正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就读硕士,十分认可英国的小班制教学模式:“每个学生的需求都可以被顾及到。”
反观国内,他不以为然。“大多数学校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潜力往往会被埋没。”
不过,他并不认为可以直接将西方教学模式搬到国内。原来,他出身教育世家,对国内教育现状十分了解:教师资源不足,无法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这引起了同学孙鑫的兴趣。后者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精通数学模型的构建,曾在巴克莱投行任数据科学家。一番讨论后,他们认为学习过程是可以被量化的,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帮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早在本科期间,刘瞻就曾连续创业,涉足技术外包、数据分析等。此时,创业想法再次在他脑海中萌生。“K12体系中的学生最辛苦,且基数庞大,需求最强烈,可以由此切入。”
随后的调研印证了他的想法:国内家长每年用于孩子课后辅导的总费用超五千亿元。
蛋糕足够大,竞争状况如何呢?他发现当时国内已有的两类产品,均无法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第一类产品为资源型平台,共享教学资料。在他看来,这类平台仅提供了一个学习入口,虽打破了知识共享的时空界限,却无法从根本上教学生们如何学习,也无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类为工具型产品,如协助老师出题、布置作业等。“它提高的是老师的管理效率,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二者均面临变现难的尴尬境地。“即使便宜,家长也不愿付费,而是倾向于收费高但培训效果好的辅导机构。”
思前想后,他决定创建一个K12个性化学习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教师,辅助学生学习。
◆ 团队工作合影
他的想法不光得到了孙鑫的支持,同样吸引了陈鹏。后者是刘曾经的创业伙伴,已在数据挖掘领域深耕20年。
2015年1月,他们开始着手高木学习平台的研发。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选择从初中数学切入。“文理科都得学数学,补课学生也较多。”
注册学生10万人
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团队没少费工夫。
首先,他们邀请母校帝国理工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参与算法研发,构建自适应学习智能算法引擎。“这是人工智能教师的神经中枢。”
他们还联系到剑桥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团队,由后者负责教育学习理论的支持。“将学习规律嵌入到人工智能老师的超级大脑中。比如在帮学生建立信心的同时进行精深训练——当学生的真实水平是50分时,系统会推送50~60分难度的题目,既不打击其积极性,也让他意识到还有进步的空间。”
与此同时,他还招募到100余位国内中学老师,绘制知识图谱、构建智能题库。期间,他们在梳理1156个知识点的基础上,从60多万道电子习题中筛选10万道,关联相应的知识点,实现数据结构化。
“由此一来,系统可根据题目难度、做题时长、知识点重复频次等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
经过一年研发,团队打磨出第一个版本。学生可于PC端在线答题,系统自动采集答题时间、准确率等学习行为数据,并智能分析和规划符合其学习能力的个性化题目,预测学习成绩。
◆ 学生端截图
团队随即邀请深圳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等五所学校免费试用。“参与测试的学生进步明显,第一个试点班级从年级第八名升至第四名。”
随后,团队除上线教学视频、动画讲解等内容外,还不断完善系统功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规划学习路径。“比如,平台会不断为每位学生定制下一步最需要看的视频、最适合训练的习题。”
过程中,教师端、家长端也相继上线。借助高木学习,老师不仅可以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个性化作业,家长则可查看孩子的进步情况、强弱项等分析报告。
◆ 教师端截图
自去年9月起,项目正式启动线下推广,并对外收费。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制系统,费用约为10万~20万元。同时,团队还为学生开发了寒假作业包,每人收费188元。
截至目前,项目已覆盖160余所中学,遍布广东、湖南等6个省份,注册学生超10万人。
在团队重点跟踪的65个试点班中,所有学生平均进步1.6个名次,其中75%数学单科排名上升20个名次,系统预测成绩与真实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0.8。
未来,团队除完善系统功能、丰富课程内容外,还将重点招募代理商,覆盖更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