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人到创业者,这位大叔因跑步获数百万投资


立春后的北京阳光明媚,但是寒意却没有褪去,尽管天气寒冷,64岁的田同生还是像往常一样早上7点出门练习跑步,每天10公里是他的日常任务。他要为26日的东京马拉松做准备,这也将是他人生中的第82个马拉松比赛。

跑哪儿

创始人:田同生(田老师)

背景:知名跑者+、略博管理咨询创始人

门派:体育旅游运营商

融资阶段:数百万人民币Pre-A轮

投资机构:亿润投资领投、优客工场跟投

田同生接招

您推广跑步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站在体育旅游的风口上,跑哪儿能做些什么?

现在跑哪儿的发展方向和您当初的设想一样吗?

立春后的北京阳光明媚,但是寒意却没有褪去,尽管天气寒冷,64岁的田同生还是像往常一样早上7点出门练习跑步,每天10公里是他的日常任务。他要为26日的东京马拉松做准备,这也将是他人生中的第82个马拉松比赛。

55岁才开始跑步的田同生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比较晚,1977年高考恢复让田同生得以在25岁的年龄进入大学校园,29岁毕业后他从一个小县城的工人成为了省级机关的干部。

田同生被人尊称为田老师,他在62岁时创立的跑哪儿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在深圳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2000年公司倒闭后他来到北京重新开始,在《IT经理世界》做了一段时间记者。2001年开始在一家CRM软件上市公司做高管,同年创作并出版《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2002年出版《中国CRM实战》,后该公司ST后进行了第二次创业。2005年他创立了略博管理咨询公司,以一名管理咨询专家的身份去往各大企业进行管理培训、演讲。这次创业让他积攒了大量的资源的同时也获得了财富。

因为跑步,田老师又多了「马拉松传教士」、「百马大叔」两个新头衔,同时他也因为推广跑步而获得了「CCTV 2014体坛风云年度人物未名人士体育精神」提名奖。跑步让他的社交圈更广了,同时也让他小有名气,最重要的是让他得到了一种被更多人需要的感觉。

田老师认为现在外界包括媒体对于他的认识存在很多误解,「其实我不是搞体育的,我跑步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跑步,只是借助跑步工具来传播我的理念。」田同生告诉《接招》。

田同生起初跑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登山而练体能。田同生2007年计划在三年时间内登顶七大洲的最高峰,打破好友王石的纪录。一年时间内他就登顶了其中四个大洲的最高峰,在准备登珠峰的时候,他和朋友选择了位于西藏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作为训练。但是最后因为体能以及策划的原因,让他不得不在中途放弃。

回到北京之后,不甘心的他开始了系统的跑步训练,为下次登顶珠峰做准备,但是不久之后田老师的妻子怀孕,2009年挑战珠峰的时间也正好是他第二个女儿将要出生的日子,为了照顾家庭,他不得不取消了先前定下的登山计划。田老师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顿生感慨,「我这就是顺势而为,虽然上帝不让我登山,但是送给了我一个女儿。」

田老师之前已经习惯了登山这个户外运动,在不能登山后,跑步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一种替代,以填补他运动生活的空白。渐渐地,随着系统的跑步训练,大学时体育不及格的田同生跑步距离越来越长,参加的赛事也越来越多,他给自己定下了要参加100场马拉松的目标。

推广跑步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田老师称自己之前的职业是一名「布道者」,作为一名管理咨询专家,他会向企业介绍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理念,「这个时候无形之中,跑步这件事情就和我推广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了。」田同生会在给学员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跑步的故事,「以前就会穿插登山的故事」,有时索性他会直接带着他的听众立马出去跑上5公里,他会全程陪着最慢的一位走路加慢跑完这5公里,「最后发现,其实谁都能做到,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个方法有的时候就是跑步。」

「我对跑步和别人跑步不一样,我更多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高管决策能力,提高企业员工健康,从这个角度看待这个东西,因为只有健康才能有效率。」

在田老师的影响下,跑步已经成为了中国房地产企业高管的一种时尚运动,这也是和他在各大企业家之间的推广有关。目前,跑步已经变成了万科的企业文化,仅仅通过万科就推动了几十万人参与到跑步这项运动中来。

随着参加的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影响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田老师也收获了名气,引来了媒体的争相报道,CCTV还专门为他制作过纪录片,后来他还登上过过周立波主持的《中国梦想秀》,在跑步机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采访的过程中,田老师还向《接招》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前万科副总裁,现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曾患上了抑郁症,尽管事业家庭双丰收,但是因为抑郁活得并不快乐。后来田老师找到毛大庆,开始带着他跑步,在田老师的带领下,毛大庆跑得越来越远,在不断打破自己记录的过程中,「他就很开心,这种开心是能从眼睛里看出来的。」通过跑步,毛大庆走出了抑郁症的困扰。

当自己处在一个退休的年纪,本以为自己的技能不再被社会需要的时候,他却因为跑步让自己被更多人需要,「这些需求突然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有很多想要跑步的人士都主动来找到田老师,向他寻求跑步方面的帮助。在他得到极大满足感的同时,工作也慢慢开始被跑步侵蚀。

被人需要也成为了田老师第三次创业的源动力。想要让更多人过上健康生活的「使命感」也让他乐此不疲。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满足越来越多需求的同时,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工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现了跑者报名出国参赛上最大的痛点:报名流程、支付方式繁琐,而且国际知名赛事都没有中文官网。这也让不懂外语的田老师苦不堪言。

因此他决定借助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借此来影响到更多人参与到跑步这项运动中来。

那段时间也正好是毛大庆创立优客工场的时间,在得到了毛大庆的支持后,2015年5月,62岁的田老师拉上了曾在美国迪士尼体育工作,年仅26岁的常春合伙创立了跑哪儿,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生涯。

近两年的发展过程中,跑哪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跑哪儿的功能逐渐叠加。

第一个阶段是社群。田老师笑称跑哪儿是一家客户驱动型的公司,依靠田老师的个人IP,跑哪儿很快建立了由5万名高净值用户组成的跑步社群,社群由线上的微信群以及线下的跑团组成。

第二个阶段是依托社群建立的赛事平台以及为赛事服务的SaaS系统的开发。也是在这个阶段,跑哪儿获得了来自优客工场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同时,赛事平台为C端用户提供了国外马拉松赛事参赛包,提供了跑者报名、签证、住行等参赛配套服务。2016年跑哪儿已经与160多家国外马拉松赛事达成合作,涵盖北美、欧洲、日韩、澳洲等热门目的地,同时还成为了夏威夷、首尔等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中国区独家合作伙伴。

「在全民健身,大众健康的过程中,中小微赛事会越来越多,中小微赛事在现在的情况下,都需要技术手段解决运营上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跑哪儿与美国跑步赛事平台Athlinks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适用于国际IP赛事落地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本土赛事的SaaS系统,为赛事运营提供实际运营解决方案。2016年跑哪儿的SaaS系统已经服务了国内外20家赛事,并且功能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2016年跑哪儿运用自己的SaaS系统为旅游目的地丽江和开化举办了两场马拉松赛事,「这两项赛事就是我们的标杆,通过这两项赛事就能够体现出我们的优势,我们的赛事解决方案能够极大地降低赛事运营成本。也能让更多公司了解到我们的产品。」2017年初,跑哪儿和体育IP赛事运营商史克浪体育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对方提供赛事技术支持。

第三个阶段就是跑哪儿给自己的最新定位,要成为一家体育旅游运营商。

在跑哪儿的业务生态中,一直就涵盖了体育+旅游的业务。就体育旅游来说,大体可以分为现场观赛、参与体验与参与浏览三大类。跑哪儿涉及的是参与体验与参与浏览体育旅游项目。

服务涵盖了马拉松赛事B端以及C端的跑哪儿在盈利方式上已经探索得相当清晰,田老师告诉接招:「跑哪儿的盈利方式是一个全生态的盈利,我以前是让别人成功,现在跑哪儿就是让赛事成功,用我们的技术来让比赛变得更好,大家互利共赢。而且2016年跑哪儿的收入是比较可观的。」尽管收入可观,但是SaaS的开发仍然需要投入。为了继续发展下去,跑哪儿就需要寻求下一轮的融资。但是当时资本对于体育旅游行业并不看好。

2016年12月22日出台的国务院85号文件改变了一切,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100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体育旅游风口到来,站在风口上的跑哪儿搭上了政策的红利,很快就在2017年初获得了由亿润投资领投、优客工场跟投的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亿润投资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国内建立50座特色小镇,跑哪儿也将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与亿润投资一起打造体育旅游共享小镇,成为一家体育旅游运营商。

2017年跑哪儿的目标是在体育旅游领域持续领跑,SaaS系统也将继续优化迭代,并且将B端赛事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2016年更多是C端的,因为我们的系统还没有开发好,功能还不算完善。2017年更多是B端,所以我现在团队,包括我自己的精力都是在这里。」

2017年田老师就将年满65岁,他计划在年内跑完自己的第100个马拉松,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马大叔」。此外,在春节期间,田同生也开始了自己讲述自己跑步历程的书籍的撰写,书名就是他正式开始系统训练跑步的日子,《12月1日》。

Q:跑哪儿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田:第一超级IP,我自己就算是个IP,在跑步这个领域有很多人知道我,出去谈业务的时候也可以「刷脸」。第二,技术,我们应该是在这些创业公司里,最懂技术的。再就是我们做跨界能力。因为我们创始股东毛大庆和投资股东亿润都是做跨界的。我们不是搞体育的,也不是搞旅游的。就像优客工场,它就是跨界的,原来就是超市,它就用跨界的思维做了这样的东西,就很有市场。我们就是这样,就是共享空间的概念做现在体育旅游的事情。

Q:国家政策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体育旅游共享小镇是什么样的形态?

田:意味着我们赶上了体育旅游的风口,如果说做赛事,我们不是中国最大的,也不是中国第二大的,前面有很多,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做赛事。我们要做有自己特色的赛事。如果你讲到体育旅游赛事,我们是非常专业的。

所以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体育和旅游这个事跨界组合在一起,而且我们现在用更加新的概念跟体育旅游放在一起,就是共享空间和联合空间。就是共享的概念。因为我们股东是做共享出身的,他已经成功的在中国办了两个空间,一个是优客工场这个共享空间,它的估值已经75个亿了。中国唯一一个共享空间领域的独角兽。还有一个生活类的共享空间,共享际,它的估值25个亿。

我们未来就是要把优客工场和共享际里能跟体育旅游结合在一起的地方撕下来融进去,让C端的高净值客户,B端的供应商进入到我们未来打造的体育的小镇去。它实际上是共享空间小镇化的版本。

Q:2017年能做到盈利吗?

田:盈利不是我们的目标,如果想盈利我能马上盈利。我收入一块钱,成本八毛钱,盈利两毛钱,没有意义。今天在风口上的公司,关键问题是你能不能扩大你的规模,成为市场第一名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投资人和股东,要求我们在这个领域做中国第一。我们现在的目标也是在现在做的这个领域做到第一,而不是我们要挣钱,亚马逊到现在也不挣钱,但是它是世界第一。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跨界体育旅游里的第一,而且我们做的不仅是第一,还是唯一。

Q:现在跑哪儿发展的方向和你创业之前预想的是一致的吗?

田: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没有变的,那就是帮助别人成功,但是走的过程中,国家的文件出台等,这你不能想到,我们只能说顺势而为,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风口,「体育+旅游」这个领域我们也会坚持做下去。只是我们的做法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体育旅游运营商这步就不敢迈出去,因为没有体育旅游小镇的政策,国家不做。就像毛大庆一样,国家没有共享空间的概念,那他可能他只能做房地产开发商。政策导向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风口和需求,一万个亿的需求就是这样来的,现在找我们谈的政府、基金、地产商,研究机构很多,是跟着政府走的,以前没有,就是我们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