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过资金荒挺过团队散 他试错2年做SaaS 要帮街边小店拼过7-11
文| 铅笔道 记者 唐郡
►导语
2014年年底,潘先林发现,传统物流行业中,经常出现货主和司机不匹配的情况。他觉得,把滴滴模式引入物流行业,匹配车、货,应该很有机会。
于是,潘先林创立快货,打算利用互联网工具提高车、货的撮合效率。平台运营半年后,他发现:车多货少,平台撮合成功率不到1%。
撮合行不通,潘先林决定转行做供应链SaaS系统。耗时半年,他完成了采购、物流、动销三大模块开发,却发现用户需求五花八门,产品推广遇阻,一年下来,SaaS用户不到50个。
去年年底,他不得不再次带领团队转型。这次,他把目光瞄准新零售领域,计划通过供应链SaaS和自助收银系统帮助传统便利店向新零售转型。
创业2年,转型2次。这一次,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
注: 潘先林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撮合模式行不通
一辆货车载着钢材从唐山而来,开往目的地甘肃兰州。钢材数量不多,但司机并不为此担心。他在撮合平台上联系了一单北京到长沙的家具运输业务。家具是泡货(即轻货),正好跟钢材搭配运输,一趟跑下来至少不亏本。
潘先林做的就是此类车、货拼车撮合平台。2014年5月,快货平台上线,一个月内聚集了10万余位货车司机,司机端需求强烈。与之相反,货主端增长缓慢。半年后,平台注册货主约1万多人,其中包括无效用户。
车多货少,运营半年,平台撮合成功率不到1%。与此同时,大量融资的同行们也负面报道不断。潘先林意识到,车、货撮合行不通,必须转型。
他梳理了2个方向:服务货车司机或者货主。“货车司机明显过剩了”,这个方向不合适。潘先林决定向供应链上游走一步,服务货主。
具体方向还未确定,80万种子轮融资已经所剩无几。2015年10月,CTO 离开,团队人心涣散,情况雪上加霜。
◆ 如今,团队有10多人。
那时,潘先林几乎天天在外聊融资。“平均每天见1~2个,有时半夜都在聊。”先后见了30 多个投资人,大部分的反馈都是:有正向想法,但是没有正向成果,不投。
潘先林几乎有些绝望。这时,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某机构LP,俩人半个月前见过一面。“当时我在介绍,他在玩手机,不是很感兴趣的样子。”现在,对方主动提出要到公司看看。
转机突然出现,对方决定投资。2015年年底,快货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个人。潘先林松了口气,集中精力酝酿转型。
转型供应链SaaS
北京新发地蔬菜市场。大大小小的仓库鳞次栉比,红红黄黄的货车穿梭其间,满载白菜、萝卜、西红柿……
潘先林跟随朋友走进他家的蔬菜仓库。这是一个生鲜物流仓库,占地约2000平方米,人、车、蔬菜全都挤在仓库中。他站在门口,左前方是一堆白菜,右前方是一堆萝卜,全都散放着堆在一起,“很乱”。
每天,北京市内500~600个社区和餐馆所需的蔬菜从这里开始分拣、配送。蔬菜供应商每天汇总订单,派车,通知仓库分拣配送。
一辆货车开进来,工作人员确认车主需求(装车的蔬菜种类和数量)并记录在纸质订单上,随后大声喊话通知分拣。
“现场混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从接到配送通知、分拣、派车、规划线路到蔬菜出库,一般需要2个小时。
蔬菜装车后,潘先林也跟着上车送货。货物送往北京市内的几个社区,司机已经熟门熟路,很快挑好合适的线路。潘先林发现,当出现新的送货地点时,司机会倾向于将其放在最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送货效率。
某种意义上,这是潘先林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我们可以用互联网提高他们的效率”。
物流是快货的老本行,他决定从物流配送下手,为供应链企业(货主)研发一套物流配送管理SaaS系统,提高城市配送效率。
去年4月,物流管理配送SaaS模块上线。B端企业可通过该模块实现派车、车辆定位、配送路线规划、司机任务处理与管理系统实时交互等功能。
转型垂直SaaS
物流模块产品上线后,他先让朋友的生鲜物流公司用了起来。随后,使用企业范围扩大到鸡蛋配送、水果配送甚至建材配送公司等,“愿意用的企业都给他用”。
与此同时,快货也会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开发新的SaaS模块。去年6~7月,货物分拣系统和订单系统分别上线。
通过SaaS,供应链企业(货主)可汇总来各渠道(电话、传真、电商等)的订单,随后系统指导用户把订单分区,相同区域订单由同一辆货车配送。分拣装车完毕,系统自动计算最优线路。货主还可随时监控车辆路线及货物处理进度。“快货SaaS可将仓库出货时间缩短至半小时。”
截至7月,快货的城市配送SaaS体系基本研发完成。3个月间,快货企业用户不到50家,只有2家付费(每年8000元)。
潘先林尝试进行推广,但用户提出的需求多种多样、众口难调。推广工作一时难以推进。此时,不少人建议他针对某一细分行业研发产品。他开始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寻找灵感。
宣布转型是去年12月。市场部同事一直在反馈用户需求,这天,两项完全相悖的需求同时出现在潘先林面前。
一个用户做鸡蛋配送,希望快货能提供下单系统;另一个用做废品回收,要求把系统配送逻辑逆转,先从分散的站点回收废品,再集中配送至废品站。
“我们不是技术外包公司,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潘先林再次宣布调整,针对某一行业研发垂直SaaS。
切入新零售
针对哪一领域?他瞄上了楼下的便利店。此前,他参加了不少快消品行业活动,发现大型商超频繁关店,便利店却增长了13%。“便利店消费频次高、增长好、标准化程度高。”
研究之后,潘先林决定服务以连锁便利店为代表的零售领域,用SaaS改造传统便利店,提高便利店经营效率。
去年年底,快货SaaS已经完成了动销、采购、物流三大模块,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他打算在此基础上研发针对便利店的产品。
“传统便利店最大的痛点之一是结账排队。”潘先林就从收银系统入手。他打算通过消费者自助扫码支付、店员确认支付情况的方式缩短排队时间。
此外,他计划把供应链系统与收银系统打通,不同SaaS模块间共享数据。在他的设想中,收银系统记录消费情况,动销系统反映库存变化,采购系统根据库存情况自动下单补货。上游供应商可使用物流系统安排配送。
潘先林认为,通过以上方式,使用SaaS系统的便利店比7-11等传统便利店将有以下优势:
第一,采购流程更流畅。根据数据进行自动化进销存管理,比人工判断库存情况效率更高;
第二,共同配送。一般而言,不同品牌的便利店有不同的配送体系。快货可以把不同便利店的配送需求汇总并共同配送;
第三,自助支付收银系统,减少排队时间。
“我们是纯工具,让便利店提高效率的工具。”基于这一理念,潘先林希望利用SaaS系统聚集终端便利店。“当终端便利店足够多时,自然能吸引上游供应商入驻平台。”届时,“不管是品牌商还是分销商,都能为快货的客户供货”。
当前,快货SaaS已研发完成,进入内测阶段,即将正式上线推广。